全国咨询热线 全国咨询热线:18925237210(钟小姐)

山东农业大学再增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近日,教育部公示通过了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共有5751门课程,其中,线门,虚拟仿线门,线门,线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位居省属高校前列。

  吴澎教授负责的“中国饮食文化”,被认定为国家级线年作为山东农业大学选修课程开设。针对线下教室不足以满足众多选课人数要求的现实矛盾,根据学生要求,自2018年作为山东农业大学第一门推向全国高校各专业的在线通识课程开始在智慧树网络教育平台上线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选课人数达26.2万人。教指委专家、山东省高校课程联盟等对本课程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负责人主编的《中国饮食文化》全国统编教材已连续出3版,被全国100多所高校用作指定教材,年销售近万册,获部级优秀教材二等奖。中国知网有26篇论文对本教材进行专业书评。

  该课程获得了省级一流课程、全国生态文明信息化教学成果一等奖、山东省优秀共享课程一等奖、智慧树通识课人气课程、智慧树共享课程教学名师、智慧树十万金课奖等各级教学奖励。课程建设同时促进了团队的成长,形成一支教学热情饱满、教导学生的经验丰富、基本功扎实的教学团队,小组成员近五年获得各级教学奖励30余项。

  朱常香教授负责的“芽孢杆菌液体发酵与生物有机肥生产虚拟仿真实验”,被认定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芽孢杆菌生物有机肥具有抗病、抗虫、促生、改良土壤、废物利用等特点,能够部分或全部替代化肥农药,助力于农业绿色发展,服务于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本课程以芽孢杆菌生物有机肥生产的三个工段为虚拟仿真对象,模拟生物有机肥生产的整一个完整的过程,突破了传统发酵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发酵设备结构较为复杂、高温度高压力安全生产隐患大、学生难以全程实际操作训练等局限性,有效解决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脱节等问题。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系统掌握菌种准备、发酵罐液体培养、生物有机肥固态发酵的原理和操作技能,提高了实践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习中厚植“三农”情怀,锤炼“大国工匠”精神。

  近年来,项目团队主持教育部教改项目3项、省级教改项目2项、省级精品课程1门,参与省级、校级教研项目10余项;主编和副主编“十三五”规划教材2部,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获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4项。

  任凤琴教授负责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现更名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被认定为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本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干课程,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的崭新课程,也是高校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课程在山东农业大学教研部全体教师多年教导学生的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历经传统教学、专题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发展历史。现依托智慧树慕课在线教育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翻转讨论等多种教育学生的方式,实现了传统.72教学、慕课教学与新媒体技术的有机融合,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课程小组成员主编《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等教材3部,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厅级项目若干,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核心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1人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4人入选市高层次人才,2人入选学校“1512”工程第4层次,2人获得山东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3人次获学校教学质量奖一二等奖,5人次获校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二等奖,1人次获学校心理咨询师荣誉称号。本课程在2020年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名单;2021年获山东省教育厅公布的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金课” 建设名单。

  曹学成教授负责的“大学物理学”,被认定为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本课程是理工、农林及生命科学类等专业的重要公共基础课,承载着传授物理知识、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是学生后续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支撑。围绕大学物理与农业科学、生命科学、工程技术、信息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制作教学、物理科技应用专题和课程思政案例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融入课堂教学、二维码教材和在线课程,集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应用性和学生学习的便捷性于一体,建成具有鲜明农业大学特色的公共基础课。通过推行OBE和翻转课堂教学法,实现线下线上融合式教学,让学生有“学得会、用得上”的获得感。近五年,在山东省大学生物理科学技术创新大赛和物理竞赛中,山东农业大学学生获奖1030人次,其中一等奖400人次,获奖比例列全省高校前茅。

  团队教师坚持以育人和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为中心开展教学改革创新,主持省部级教研项目12项、在线部获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奖;获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项、省级和校级教师讲课比赛奖15项,学校教学突出贡献奖、教学先锋等荣誉称号6人次。2017年被认定为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精品数字资源课程,2020年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王晓云教授负责的“生物化学A”,被认定为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本课程是山东农业大学生物类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探索生命的化学本质,了解生命科学发展前沿,掌握生化理论和技术,为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物化学A教学团队隶属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团队坚持以专业需求为导向,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为目标,一直在优化教学资源,创新教育学生的方式和方法。生物化学先后建成山东省首批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和国家级一流课程。小组成员主持编写了《基础生物化学》《基础生物化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原理和方法》系列规划教材和《基础生物化学数字课程》,先后主持省级和校级教研课题20余项,获得国家电子出版物、山东省多媒体课课件比赛一等奖、山东省高等教育优秀教材等各级教学成果30余项。

  李成亮教授负责的“土壤与肥料学”,被认定为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本课程是山东农业大学农林类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土壤和肥料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认土、评土、用土、改土的原理、方法与措施,了解学科发展前沿,结合区域真实的情况,培育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课程团队始终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培养高素质农科人才为目的,不断丰富教学资源、革新课堂教学模式,建成线上学习资源库、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资源库、课程案例库等优质课程资源,实现了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教学团队成功申报校级以上教研项目15项,获得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励7项;指导大学生参加科学技术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国家级奖励4项、省级奖励11项。本课程于2018年完成在线课程建设并全方面实施混合式教学,2020年获得山东省高校课程联盟优秀共享课程三等奖,2021年在线课程被学习强国慕课精品专栏收录,2021年7月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李永峰教授负责的“木材改性”,被认定为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该课程是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五步四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开展多手段多模态融合的教育学生的方式创新,构建全要素结合的完善教学体系,培养“知识创新与价值引领统一”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教学小组成员先后获全国农林类专业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教学风采奖,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山东农业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技能比赛一等奖,校“教学先进个人”,校“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校级教学成果奖和教学质量奖等奖励与荣誉称号。课程建设获得教育部和山东省等多项省部级教研课题支持,并已建成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荣获全国生态文明信息化教学成果奖,2021年被评为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孙守相教授负责的“公共政策学”,被认定为国家级线年开设,一直是公共管理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围绕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通过“双线三步四环”多模态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案例教学。课程立足中国公共政策实践,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自主探究、处理问题等能力,培养知农兴农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团队教师先后获得全国MPA优秀教师、全国MPA优秀教育工作者、山东农业大学教学杰出教师奖、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与示范团队等荣誉称号。主编《公共管理教学案例采编的理论与实践》1部。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校级教学质量一等奖、校级优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等奖项。团队教师撰写的3篇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案例库,指导学生5篇案例入选《中国公共管理案例库》。2021年8月,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苏英华教授负责的“分子生物学A”,被认定为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课程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规律,是现代生物学发展的生长点。《分子生物学A》是面向山东农业大学生物技术国家一流和国家特色专业开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的渗透融合过程中,发挥了无法替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对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教育培训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山东农业大学《分子生物学》课程于1995年首次给农科有关专业研究生开设,传承至今,具有鲜明的传统优势和特色。2005年《分子生物学A》双语课建设完成,成为生科院学生必修的专业课。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于2009年获批“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称号,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出版了《简明分子生物学》系列教材和配套的学习指南,开发了多维度系列化线上教学资源。《分子生物学A》教学团队科研实力丰沛雄厚,教学成果突出,教学团队坚持教学研究与改革创新,一直在优化课程教学方案,立足于教学整体解决方案的建设。小组成员曾获教育部基金会“全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称号;获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首位)、三等奖1项(首位);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2项,主编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教学研究专著1部。

  刘福胜教授负责的“结构力学”,被认定为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课程面向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和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等多个本科专业开设,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教育培训要求做教学设计,积极践行国家“金课”标准,紧密结合学科发展前沿,以适应新工科发展的需求。课程坚持以线下理论教学为主,可使学生扎实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结合雨课堂、智慧树线上教学工具,充分引入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组织架构设计竞赛与课程教学实践环节有机结合,培育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创新思维,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打下坚实的力学基础。《结构力学》作为专业主干课程,支撑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于2017年和2019年两次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入选国家一流专业(2019年)。

  课程教学团队于2010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012年建设成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2019年被确定为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课程团队主编《结构力学》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获山东农业大学教学成果奖。小组成员近五年获得全国水利类专业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教学质量奖、青年岗位能手等多项荣誉。

  李向东教授负责的“普通植物病理学”,被认定为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本课程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能掌握植物病害发生原因、主要病原形态特性、病原致病机理、作物抗病机制、病害流行规律等基础知识,具备解决植物病害发生缘由分析并提出合理防控技术等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能力,为成为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一懂两爱”的新时代农业专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普通植物病理学》2002年、2008年分别被评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2020年被评为省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教学团队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和实践锻炼制,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丰富实践经验。采用集体备课,以学生为中心,针对课程重点和难点,选择最佳教育学生的方式。抓好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科研训练3个环节。小组成员获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山东省高校十大师德标兵,学校首届“教学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22年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刘爱新教授负责的“植保专业综合实践”,被认定为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本课程是植物保护专业的必修实践课,经过近20年的探索,课程组对实践内容不断调整和更新,在保留传统的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及防治等专业实践基础上,将分子生物学技术、植保无人机施药等新技术及有害生物源头治理、生物防控等植物保护新理念有机融入到该实践课,创新了实践内容和实践模式。新增加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植物病害早期快速诊断、无人机防治病虫害和食用菌转化作物废弃物与病虫害源头治理等实践,不仅使实践内容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而且实现了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

  课程组成员主持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学校“十三五”教学研究项目等教学研究项目8项,第一作者发表教研论文3篇,主编和参编著作3部。课程组成员获山东农业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和三等奖3项,教学优秀奖1项。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其他各类奖项5项。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拨打新闻热线,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诚邀合作伙伴。

  济南职业学院2023年“‘智’造汉语 Soar to China”线上团组交流项目结营

  气温降至6℃+沙尘+9级北风+雷阵雨!济南今起连续5天出现降温和阴雨天气

  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 黄河文化论坛在东营开幕 讲话 林武致辞 葛慧君出席

  断崖降温16℃+11级风+沙尘+雷阵雨!山东发布海陆大风黄色、海上大雾黄色预警

  山东省民营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作会议召开 解放思想 真抓实干 坚定不移推动民营经济做强做大

  既做人生导师、更做知心朋友 山东科技大学范俊峰入选2022年“最美高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