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 全国咨询热线:18925237210(钟小姐)

产品中心

鼓励木制品高质量消费助推木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凯发.com    发布时间:2024-04-25 05:18:17

  如果以静态的眼光看问题,如果以“存量博弈”的思维看待木业发展,我们似乎有理由从质和量上限制木材消费。

  我国总体上是一个木材资源紧缺的国家,在现有政策及资源背景下,国内木材供给不足以满足木材耗用,需要大量进口木材以保持供需平衡。

  2019年我国原木和锯材进口量均达到历史最大值,进口总量为12,873万立方米。我国已成为进口木材最多的国家。

  为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我国需要大幅度的增加森林蓄积量,造林和限采是“必修课”,可谓“时间紧任务重”。2020 年 12 月气候雄心峰会,我国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承诺的基础上,提出到 2030 年我国森林蓄积量将较 2005 年增加 60 亿立方米。根据全国“十四五”国土绿化初步目标,力争到2025 年森林覆盖率达到 24.1%,森林蓄积量要达到 190 亿 立方米。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十四五”期间森林蓄积量年均需增加近 3 亿立方米。

  目光向外,世界大多数林业资源丰富的国家出台了限制原木出口的政策,俄罗斯、中非经济共同体六国、缅甸、老挝、贝宁、白俄罗斯、莫桑比克等与我国保持着旺盛木材贸易的国家先后宣布了限制甚至禁止原木出口的政策。无论如何,他国限制性的出口政策,必然使我们“买起来”变得不容易、不便宜。

  下面几个因素汇集到一起:当下国内供给紧张、未来“增林”任务艰巨、进口木材的限制变得更多。如此,一个简单的逻辑就呼之欲出:应以“俭省”的姿态面对木材消费,能少用就少用,能用便宜就不用贵的。

  木材产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起步于21世纪初。如果考察发展模式,我国木材产业只是被动融入了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占据附加值最低的生产加工环节,处于“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国际循环。 程宝栋:挖掘内需潜力 促木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新中国建立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处于木材完全内循环的状态。林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生产木材,以实现国内木材消费的自给自足。

  根据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结果,1998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达16.55%,比解放初期的8.7%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面临生态环境的压力,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1998年国家果断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这使得国内木材供给出现了缺口,为了快速弥补,国家开始发挥木材进口的作用。1999年开始,国家取消了原木、锯材进口关税,自此之后,开启了木材进口贸易自由化进程。

  众所周知,2001年,历经长时间的努力,中国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依托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包括木材与木制品在内的“中国制造”取得巨大发展,“世界工厂”的地位逐步稳固。中国木材产业开始由国内循环为主转向国际循环为主。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格局之下,中国木材产业逐渐呈现出规模化经营程度低、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弱、产业集聚水平差、市场控制能力弱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弊端。

  从现实来看,中国木材进口的“初代目”,也大抵是在本世纪初开始快速成长的。木材进口成为维持彼时国际循环的重要支柱。

  中国木材进口的最大来源国俄罗斯,那时也处于相对管理粗放、弱监管的周期,中俄木业合作的规模迅速扩大,但发展质量并不高,发展模式也相当脆弱。资深木材行业专家曾用“百舸争流、各显神通”来形容那个时代的俄材进口,以灵活多样、甚至是“打破规范”的手段,多“走量”,就能享受木材在俄中两国的巨大价格差。

  毋庸讳言,在“出口导向”的指挥棒效应之下,进口木材和我们的国产木材,都消耗在低水平的价值链上。

  2008年前后,受世界金融危机冲击,我国国内四大人造板生产基地中,临沂地区有40%的企业关停、江苏太仓有30%的企业关停、浙江南浔有43%的企业关停、河北文安有45%的企业关停。这体现了,在资源和市场双双仰赖外部的发展模式之下,低水平发展的木材行业已经逐步暴露出其内在缺陷,徘徊在世界产业链低端的规模扩张,缺乏长久的生命力。

  所谓的“劳动力价格上的优势”,必然随着中国的发展而减弱,与此同时,东南亚国家接棒“世界工厂”的趋势和野心逐步显现,而欧美发达国家利用其森林资源、市场、资本、管理和科技方面的竞争优势,在高端产品领域继续寻求制高点,并通过制定出台国际性的木材合法性法案,打击来源于“环境不敏感”国家的木材资源和木制品,以便向从事木业制造的国家出口自己的“合法木材”。

  一方面,东南亚的“后浪”想再吃一遍人口红利的“菜汤”,走一遍低端制造业扩张之路,另一方面,欧美发达国家竭力维持自己“吃肉”的特权,想要持续占据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高处和低处,都受到了挑战。“世贸”时代的木业发展模式和循环,逐步走到必须破局的关口。

  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是当前和未来较长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木材行业也必须依据自己特点,转向新的发展理念。

  北京林业大学的田明华教授形象直观地分析了木质林产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路径。

  构建木质林产品双循环新格局,木质林产品必须以高水平发展来改变以 “量多价低”取胜的出口导向形成的长期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的国际分工地位和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现状。

  必须重视林产品的“本地市场效应”。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提出的本地市场效应(Home Market Effect)又称为本土市场效应,是指在一个存在报酬递增和贸易成本的世界中,那些拥有相对较大国内市场需求的国家将成为净出口国。

  中国不单单是一个超大规模的劳动力来源,更是一个超大规模的市场。鼓励我国木质林产品的高质量消费,将降低我们对出口市场的依赖,并有助于向上改造产业集群和供应链,让人民群众成为木材造福的最大受益者,让中国人通过高质量的林产品消费,享受高水平中国制造的成果。

  以本土木业高质量的发展,足以推动出口的发展。反之则谬,以出口扩张为目的,却无法促进中国木质林产品的高质量发展。

  回归到“木材紧缺”这样的一个问题上,这样的一个问题的实质是:我们耗用了大量的木材资源,造成了供给紧张的局面,支付了较大的环境代价,却未能同步提高木材行业的整体效益,未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享受绿色健康生活的需求。

  构建木质林产品双循环新格局,需要坚持扩大内需、满足国内需求这个基点,把扩大内需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水平发展有机结合,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满足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构筑国内大循环坚实的市场基础。

  对木材消费是鼓励还是限制,其内在逻辑,有几分接近家庭教育中的“穷养”和“富养”。因资源紧缺而“穷养”,稍有不慎则会陷入代际的“穷循环”“穷传递”,而内外兼修的“富养”,改变的不仅是生活体验,还会提供破局向上的动力。

  俄罗斯工业木材出口有限公司,伴随着本世纪初的木材进口贸易自由化进程而成立、发展,团队在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列索市深耕十余年,国内运作公司山东得桢实业有限公司成长为中国俄材供应链上富有竞争力的企业。

  面对新的发展课题和新的挑战,公司自我鞭策,积极研判,近五年积极在俄罗斯本土扩大产业园区,发展锯材、烘干、木颗粒等新产能,并开始关注国内需求,投建木文化主题的康养旅游园区。

  公司以“让木材增值,为木业赋能”为己任,希望国内国外的事业协同发展,在木材供应和消费侧共同发力,实现全面发展。

  山东得桢实业有限公司以“让木材增值,为木业赋能”为己任,与俄罗斯工业木材有限公司为共同的发展跨境协同,其中,工业木材出口有限公司每年采伐原木超过70万方,归属于山东得桢实业有限公司的营业收入达3亿人民币。公司正在建设列索木材加工产业园,未来俄罗斯列索市木材加工产能的整合者,团队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深耕17年,与当地的政府及商界保持紧密的联系;上述一对关联公司与国内多家大型物流公司、大型木材分销机构保持紧密联系,销售市场覆盖中欧班列重要节点城市以及太仓、赣州等重要市场。

  作为流淌着中国血脉,沉淀着丰富俄罗斯元素的木材企业,我们深知,必须尊重俄方发展的策略以及有关政策,坚持合规经营,立足中俄两国“绿色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以身垂范,让木业的“中国制造”走出去。